远离“社交强迫症”,快乐做人脉
每一位职场新人都渴望早日成功,也都重视“人脉”,更希望能利用现有的“人脉”,早点获得回报。这样一来,“过节送礼,请客吃饭”,就占用了很多职场新人的“业余时间”,也耗尽了每个月的薪水。很多人既便心里抗拒这类事,也还是硬着头皮去“做人情”。
为了拓展人脉,第一个被他们想到的办法,就是请人吃饭。而且越吃越频繁,越吃越时髦,越吃越高档,大家抢着买单。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身份、热情,才能成就人脉。到后来,往往是越吃越不堪重负,越吃心里越不平衡,因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。
为了拓展人脉,很多人早就放弃了工作之余的闲暇。大到主题沙龙、特色派对,小到朋友茶楼小聚,都不错过。
这种”社交强迫症”,已经成了今天职场上的通病。患上“社交强迫症”的年轻人,大多功利心和进取心较强,希望快速建立起自己的人脉,但因为缺少好的方法,这种过度的社交热情,反正给自己带来焦虑。
他们时常感觉到为了应酬种种“场面”、维护种种“人情”而身心疲惫,虽然想缓一缓。但想到有可能错过“重要人物”时,就又觉得坐立不安。于是定下“宁可错杀一千,也不可放过一个”的社交原则,聚会不管大小,派对不论公私,一律通吃。
他们一方面锲而不舍地努力着,但同时又切身感受着疲惫,是进是退,无所适从。还有的人只要一在家呆着,心里就恐慌、不踏实。只有来到社交场合,不管是否结识了有价值的朋友,都有种安全感、成就感,所以每到下班时间,就习惯性地拿起电话,联系朋友或客户,以各种理由制造聚会的机会。
而种种该做的“人情”,该送的礼,该巴结的人物,也是他们巨大的心理负担。一项针对职场新人的调查显示:80%的人越来越重视“人脉投资”。可真正怎么做才能恰到好处,很多人比较困惑。做得“淡”了,好像跟不上“交际场”中的“潜规则”,做得“过”了,又怕惹上“拍马屁”嫌疑。所以,一切都只好摸索着自己行事。
晓露是个天真、腼腆的女孩,大学毕业后来到一家公司,踏踏实实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。可时间长了,她发现,其他同事都和老板有说有笑,只有自己插不上?,她觉得心里很郁闷。
而一到同学聚会中,同学们也都是侃侃而谈自己的“关系经”。有人炫耀自己如何为“做人情”不惜血本;有人吹嘘自己在单位里如何“吃得开”,到外受欢迎。晓露受到“启发”,她觉得,自己要付诸行动了,应该跟老板“拉拉关系”!